文章
腳上一個穴位,名為「地五會穴」:疏泄肝膽,清利頭目,通經活絡
2023/08/01

地五會為經穴名(Dìwǔhuì)。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地即土地,地為下,指足部,五即五個,會即會合,分布于足部的少陽經穴有五,此穴居其中,為上下脈氣會合之處,故名地五會。

【腧穴釋義】

地,地部也。五,五臟六腑也。會,交會也。該穴名意指天、地二部的寒濕水氣在此交會。本穴所處為足背外側陷者中,膽經上部經脈足臨泣穴傳來的氣血又為天部的寒濕風氣及地部的寒冷水濕,穴外天部的飄散陽氣至此后因本穴氣血的寒冷收引而化雨冷降穴內,穴外地部的溢流水液也匯入本穴,本穴如同五臟六腑的氣血匯合而成,且氣血為地部經水,故名。

ADVERTISEMENT

五會名意與地五會同。

【取穴位置】

在足背外側,當足四趾本節(第四跖趾關節)的后方,第四、五趾骨之間,小趾伸肌腱的內側緣。

【穴位解剖】

地五會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趾長伸肌腱、趾短伸肌腱外側、第四骨間背側肌、第二骨間足底肌。淺層布有足背中間皮神經,足背靜脈網和跖背動、靜脈。深層有趾足底總神經和趾底總動、靜脈。

【功能主治】

功能:疏泄肝膽,清利頭目,通經活絡。

主治:頭痛,目赤,耳鳴;乳癰,乳脹;脅肋脹痛,足跗腫痛。

【穴位配伍】

配光明能清肝明目主治眼癢眼痛;

配期門、行間、內關、肩井、足臨泣能理氣消癰主治氣郁乳癰;

配太陽、風池、懸顱、太沖、頷厭清熱瀉火主治頭痛;

配翳風、聽會、太沖、丘墟、中渚能瀉火利竅主治耳鳴、耳聾等。

【刺灸法】

治法:寒則通之或點刺出血,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針刺法:直刺或向上刺0.5~0.8寸,局部酸脹。

艾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耳鳴,乳腺炎,腰疼,足背腫痛,肺結核,吐血等。

ADVERTISEMENT

有種「合照」叫跨越時間! 21張時光對比照「張張見真情」,最后一張讓人淚目
2024/02/20
你認識圖中這個人嗎?他被譽為昔日「亞洲第一中鋒」,其女友曾被成龍苦追8年
2024/02/16
「電影女王」邱淑貞:23歲一戰成名,火爆香港,成為「全香港男人的理想」,卻在巔峰時刻毅然退圈,發生了什麽?
2024/02/16
心臟決定壽命!建議中老年:別太省錢,多吃這4樣,越吃心臟越強
2023/11/15
這4道菜寄生蟲含量最多,醫生從來都不吃,嘴再饞也要忍住別吃!
2023/11/15
通便食物排行榜公布!藏在身邊的天然「通便果」不是香蕉而是「它」
2023/11/15
什麼時間量血壓最準?醫生提醒:有3個最佳時間,很多人都白測了
2023/11/15
人老了,不在于運動,不在于喝水,過了60歲,請牢記4項長壽準則
2023/11/15
吳孟達肝癌離去!醫生提醒:此癥多是「拖出來的」若身體2處「發癢」要及時檢查肝!
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