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脈,人體的「長壽腰帶」
1、帶脈在哪兒?
帶脈穴,是人體的穴位之一,為帶脈之所過。
定位:帶脈穴位于側腹部,章門下1.8寸,第11肋骨游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交點處,按壓時有酸脹感。腹部兩側的帶脈穴連接起來,環腹一周,就是帶脈的所在了。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平時穿褲子系腰帶的地方。
通常出現郁結氣滯、瘀血堵塞等情況,都可通過艾灸帶脈來進行調節和疏通。敲帶脈還有減肥、通便的功效。總的來說,帶脈有「總束諸脈」的作用,統攝著全身的健康,因此被譽為人體自帶的一條「長壽腰帶」。
中醫上認為,帶脈作為唯一一條橫行的經脈,對其他經絡有管控調節作用。
小小帶脈,調理全身
1、女人的「安全帶」
調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
帶脈往下就是女性子宮、卵巢、輸卵管等器官的所在地,因此帶脈與婦科疾病息息相關。中醫理論中,婦科病名為「帶下病」,就是因帶脈而得名。可用手輕捶帶脈,以加快經絡氣血運行,對痛經、腰部冰涼常感酸痛者都有幫助。
2、腸胃的「調節開關」
調治:便秘,腹痛,疝氣
帶脈的位置與腸胃非常接近,當帶脈堵塞時,腸道蠕動也會變得緩慢,很容易造成便秘。敲帶脈除了有疏通血脈的效果以外,還可以增強腸道蠕動,對便秘有很好的疏通效果。
3、膽經的「疏通劑」
調治:口苦,失眠,食欲不振,臉色暗
帶脈與肝膽、脾胃、腎臟關系密切。當帶脈不通時,肝膽失于疏泄,脾胃升降失調,腎精不能濡養,久而久之,將五臟氣血失調,人就會出現各種不適。帶脈穴屬于足少陽膽經,時常按摩此處,膽經上淤堵的穴位就會逐漸疏通開,病癥也會有所改善。
4、脂肪的「消滅器」
調治:肥胖,尤其是腰腹部肥胖
中醫認為:腹部的贅肉增多往往是由于帶脈堵塞所致。
疏通帶脈有妙招
1、注意腹部保暖
腹部著涼易導致寒凝氣滯,從而影響經過此處的膽經、腎經、脾經等。所以大家在冬季一定要注意腹部保暖,夏天即便是開空調睡覺,也要用薄被保護好腹部。
2、艾灸法
艾灸非常簡單,就是用艾葉制成的艾條在帶脈處灸10~20分鐘,借助藥理的刺激,起到活血通氣的作用。
3、推敲帶脈
為防止帶脈堵塞,大家可以在每晚睡前平躺在床上,四指并攏從章門穴沿著帶脈「推」向腹部內側。然后再手握空拳狀,在帶脈上來回「敲打」大約100~300次,力度適中即可。
章門穴:位于側腹部,在第十一肋游離端的下際。仰臥位或側臥位,在腋中線上,合腋屈肘時,當肘尖止處是該穴。
4、刮帶脈
用刮痧板或梳子,時常刮一刮位于帶脈上的幾個重點穴位,如章門穴、五樞穴、維道穴等,在疏通帶脈的同時還能清肝利膽,減少腹部贅肉囤積。
5、多吃兩類食物
粗糧
在主食攝入量一定的前提下,每天吃85克的全谷食品,能減少便秘、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可以幫助控制體重,也能調理脾腎、強化帶脈。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